8
联系我们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学院荣誉
    • 联系方式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党务公开
    • 理论前沿
    • 习语金句
  • 教师队伍

    • 专家学者
    • 农学系
    • 园艺系
    • 菌物科学与工程系
    • 行政教辅人员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实验室管理
    • 学术交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培养方案
    • 教务信息
    • 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教学成果
    • 教育教学评估
  • 研究生培养

    • 科研团队
    • 导师信息
    • 培养方案
    • 管理制度
    • 年度报告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优秀学子
    • 校友风采
  • 农林工程研究院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农技推广

    • 品种推介
    • 技术推广
    • 媒体聚焦
    • 校地合作
  • 资料下载

    • 办公文件
    • 学生下载
    • 鲁农印象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教师队伍
  • 科学研究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学团工作
  • 农林工程研究院
  • 招生就业
  • 农技推广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学团工作 > 优秀学子 > 正文
农学院科研育人结硕果 一研究生在校两年间发表SCI论文十篇
发布日期:2022-11-04 09:04 浏览次数:

日前,农学院公示了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人选,2020级水产研究生包晓凯名列其中。据悉,这已经是该生连续第二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包晓凯, 2020级水产养殖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为杨建敏教授团队李赞老师。该生致力头足类免疫和代谢机制的组学研究,初步探究了护卵行为对短蛸幼体免疫代谢机制以及鳗弧菌刺激对短蛸免疫应答过程的影响,同时在重金属及各类环境因子对金乌贼幼体免疫代谢响应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校两年间共发表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45.991。其中,该研究生以首位第一作者身份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杂志(一区Top IF 4.622)发表两篇”Effect of acute Cu exposure on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of golden cuttlefish (Sepia esculenta)”和”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ased on larva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hatching provides a core set of gen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of the egg-protecting behavior against Vibrio anguillarum infection in Amphioctopus fangsiao”;《Frontiers in Immunology》(二区Top IF 8.786) 发表一篇”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ased on Larva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Hatching Provides a Core Set of Gen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the Brood-Care Behavior in Octopus ocellatus”;《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二区Top IF 5.247)发表一篇”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ased on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hatching provides a core set of gen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larval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against Vibrio anguillarum infection in Amphioctopus fangsiao”;《Frontiers in Physiology》(二区 IF 4.755)发表一篇”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ased on Larva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Hatching Provides a Core Set of Gen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the Brood-Care Behavior in Octopus ocellatus”;《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二区 IF 1.179)发表一篇”Transcriptome profile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rovides a set of core gen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the egg-protecting behavior in Octopus ocellatus”,以首位第一作者共计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29.211。另外,该研究生还以共同第一作者(首位为导师)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一区Top IF 4.622)杂志一篇”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rovides a set of core gen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of the egg-protecting behavior in Octopus ocellatus”,并以第三、第五作者身份分别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二区Top IF 5.247)、《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三区Top IF 3.605)和《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D-Genomics and Proteomics》(三区 IF 3.306)上发表论文3篇。此外,该生还获得2022年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获评 2022年鲁东大学科技创新拔尖人才、2021年鲁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在上述文章中,“Explor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in cadmium and copper co-exposed juvenile golden cuttlefish (Sepia esculenta) based on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于2022年9月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科院二区Top,JCR一区,IF 8.786)杂志发表。杨建敏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包晓凯为文章第一作者,杨建敏教授和李赞讲师为文章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6077)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BC052)的支持。该文章利用RNA-Seq技术,创新性地采用结合KEGG信号通路数和蛋白互作网络中蛋白互作数的分析方法,初步探究了金乌贼幼体在铜和镉短期联合暴露下金乌贼幼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为近海金乌贼的健康养殖产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鲁东大学农学院始终坚持“学科立院、科研强院”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科研育人工作,以社会发展需求为选题导向,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打造 “引导、入门、强化、提高”的研究生科研训练体系,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内动力,切实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农学院 撰稿:刘红阳 审核:赵丽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列表】

电话:0535-6664669(办公室) 0535-6664663(团总支) 电邮:nxy@ldu.edu.cn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东大学园艺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966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