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农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风建设摆在学生工作的突出位置,总结凝练出“一制度两驱动三作用四维度”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营造了“正学风人人有责,学风正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制度基础,助力学风建设升级
学院党政联席会每学期都专题研究部署学风建设工作。面对新农科建设和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出台《农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学风建设顶层设计。构建以《农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农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等为主体的制度体系;编制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大纲,开展教师教学竞赛、组织教改项目申报,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建立三级学风督察体系,规范听课制度;建立领导班子联系学生制度,定期同学生召开座谈会,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风建设重点难点。
统筹两个驱动,激发学风建设活力
一个是指目标驱动,着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发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学期结束都要进行班级学情分析,分年级对各班提出出勤率、通过率、评优率、违纪率、录取率、就业率“六率”目标任务。另外一个是服务驱动,着力提升服务学生学风养成的“外驱力”,学院学风建设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儿,需要学院、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朋辈等共同发力形成推动学风建设这辆马车的合力,认真落实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发挥三个作用,凝聚学风建设合力
发挥学业导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农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实行导师制,1名导师一级带2-3名本科生,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毕业论文等提供全程化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培育三农情怀、增强综合素质。
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体现党员先进性,强化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 “学风建设大讨论”“党员学霸微课堂”“周周考”“无手机课堂”等系列活动。
发挥榜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了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学生荣誉表彰体系建设为引领,以“学习纪律强化月”和“学风建设主题月”两大主题活动为抓手的工作体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爱班级+新媒体矩阵”平台,推出“学霸线上说”“一起自习”“一起阅读”系列活动,增强学风建设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聚焦四个维度,提升学风建设质效
聚焦学生素质养成,培养良好习惯。农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制定早晚锻炼制度、《早晚自习出勤管理办法》《考研自习室管理办法》,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学习效率,给学生提供充足学习时间和良好学习环境。定期召开诚信应考推进会,坚决抵制考试中的不良风气。
聚焦学生学业提升,打牢专业基础。以“三大帮扶”机制即“朋辈帮扶、硕本帮扶、师生帮扶”为抓手,以“榜样的力量”学习经验分享、“学长、学姐说”考研系列座谈、“最美笔记、简历展示”等活动为形式,个性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打牢专业基础。
聚焦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实践技能。立足农学类学科专业特色,通过完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激发学生科研竞赛热情,从实践与科创双线发力,一方面创新构建“耕读实践、社会实践、实训实践、创新实践、生产实践”递进式5个实践体系,提升学生实践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团队、进项目、进实验室,打造“遴选—培育—竞赛—孵化”一体的双创指导“耘创空间”,全面锻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学生一作发表论文70余篇,专利授权32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4项,山东省金奖16项、银奖24项、铜奖19项,尤其是2021年,学院获得“互联网+”国赛金奖2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聚焦学生考研深造,形成闭环培养。农学院将考研指导、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各年级学风教育始终,低年级学生通过主题班会与学业指导会等形式做好大学个人学业规划,明确目标与方向;高年级学生通过召开考研动员大会、考研就业指导会、复试培训会、经验分享会等坚定考研信心,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从严从细靠上抓,近三年学院平均考研率52%,就业率居于全校前列。
学风是学院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的整体体现,因而也决定了学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学院将一如既往,在教风中启智、在学风中立德,继续深入落实“一二三四”学风建设体系,为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宽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底,健康的身心素质的新农科学生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