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联系我们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学院荣誉
    • 联系方式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党务公开
    • 理论前沿
    • 习语金句
  • 教师队伍

    • 专家学者
    • 农学系
    • 园艺系
    • 菌物科学与工程系
    • 行政教辅人员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实验室管理
    • 学术交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培养方案
    • 教务信息
    • 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教学成果
    • 教育教学评估
  • 研究生培养

    • 科研团队
    • 导师信息
    • 培养方案
    • 管理制度
    • 年度报告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优秀学子
    • 校友风采
  • 农林工程研究院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农技推广

    • 品种推介
    • 技术推广
    • 媒体聚焦
    • 校地合作
  • 资料下载

    • 办公文件
    • 学生下载
    • 鲁农印象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教师队伍
  • 科学研究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学团工作
  • 农林工程研究院
  • 招生就业
  • 农技推广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年度报告 > 园艺 > 正文
园艺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
发布日期:2023-11-06 15:56 浏览次数: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鲁东大学园艺学学科始建于2012年,2018年获批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经过3年的发展建设,本学位点目前已形成果树学、蔬菜学、园艺植物分子育种三个研究方向。学位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在园艺产业或其他农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复合型农业人才。截止2022年7月,本学位点已完成了第一届园艺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二)学科专业简介

园艺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围绕制约地方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瓶颈问题,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园艺植物高产优质抗逆育种和食药用菌栽培育种技术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基本条件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具有独立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遗传育种的生产、科研和教学能力,能指导园艺生产和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学术与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园艺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术;具有规范的学术训练,熟练掌握科研与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2)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能立足农业,服务农村,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必修课程学习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修读课程,课程考核成绩不低于70 分方可获得学分。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前必须修满31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应确属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选题要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水平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或以前两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以前三位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学位论文须体现系统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无学术不端行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准予毕业,并授予农学学术硕士学位。

(三)培养方向

1.园艺植物分子育种

主要研究领域:(1)园艺植物高产优质抗逆种质资源发掘和分子基础解析;(2)通过分子模块育种技术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的设计和种质创新。

2.果树学

主要研究领域:(1)蔬菜种质资源搜集与保藏;(2)蔬菜优质抗逆性状的分子机理解析;(3)通过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手段进行蔬菜种质创新;(4)蔬菜精准化栽培技术研发。

3.蔬菜学

主要研究领域:(1)果树种植资源搜集与保藏;(2)果树品质和抗逆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3)果树生理生态及栽培技术研发;(4)果品采后储运。

(四)师资队伍

本年度新引进优秀博士5人,截至2022年12月,本学位点共有专任教师6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83.33%;省级人才称号2人,入选山东省植物生产类教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1人,烟台市“百人计划”1人。所有专任教师均为校外学缘背景。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表1 各培养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

方向一名称

园艺植物分子育种

专任教师数

32

正高职人数

4

导师人数

18

学术带头人

张洪霞

年龄

54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博士

学术头衔

烟台市双百人才

学术带头人简介

长期从事植物高产、耐逆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培育出多个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系,其中有19个材料已经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批准的中试许可。入选烟台市“双百人才”计划,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教师团队”(带头人),获中国“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主持国家科技部863、973重大专项、国家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共2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Biotechnol、PNAS、Cell Res、Plant Cell Environ、Plant Biotechnol J、Hortic Res、New Phytol、J Exp Bo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方向二名称

蔬菜学

专任教师数

18

正高职人数

3

导师人数

12

学术带头人

程显好

年龄

56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博士

学术头衔

黄河三角洲学者

学术带头人简介

长期从事食药用菌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和现代化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现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山东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学者、威海市人才项目产业工程特聘专家。近五年主持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5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烟台市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方向三名称

果树学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1

导师人数

6

学术带头人

梁美霞

年龄

5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博士

学术头衔

无

学术带头人简介

主要从事苹果、桃等果树的遗传育种与抗性机理、园艺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烟台市科技攻关项目及山东省教育厅等厅局级项目3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五)科学研究

2022年度,本学位点纵向课题35项,横向课题2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460.38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39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产业之星奖、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奖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3人次。

表2 2022年新增各级科研项目统计表

承担科研项目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55

1460.38

国家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科研项目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6

282

25

850

其他政府项目

横向项目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4

75

20

253.38

年师均科研项目数(项)

0.92

年师均科研经费总数

(万元)

24.34

授权专利数(项)

6

成果转化(项)

3

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总篇数

61

师均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篇数

1.02

(六)教学科研支撑

学位点现有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林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实验室”、省市共建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农业农村部山东烟台苹果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圃、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及烟台市现代种业与绿色种养创新平台、功能型农林作物高效培育与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等4个市级科研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90万元,具备支撑学位点发展的科研条件。

(七)奖助体系

学校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制定了《鲁东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鲁大校发[2015]2号)、《鲁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鲁东大学研究生奖励办法》(鲁大校发[2014]35号)等系列管理制度。学校奖学金达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年级100%覆盖、二三年级各70%覆盖。国家助学金标准为600元/月,学校助学金为300元/人,实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覆盖,每年还投入24万元设置了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本年度有6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共30.8万元,74人获得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导师补助共99.16万元。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不断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生源。学院和每个科研团队每年派出专门人员去一些高校进行现场招生宣传,同时通过网络以及其他资源宣传学校、学院和本学位点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学校、学院在考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22年,第一志愿报考人数51人,共录取27人,报录比1.89: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进入复试资格的考生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为1.2:1。

(二)思政教育

学位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政治引领,构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提高育人本领。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重新修订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做到本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全覆盖,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级园艺植物生理生态学这门课通过讲解我国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从追赶、迅速发展到在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园艺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通过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高级园艺植物育种学介绍当前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卡脖子工程—种业现状,激发学生对种业振兴的责任感。专业课加入思政元素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技创新志向,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22年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1人,省级优秀毕业生1人。

(三)课程教学

学位点始终注重加强课程教学。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课程与教学的安排更为合理,学位点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充分听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的意见,课程设置时兼顾学科特色和科研方向。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专业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管理机制、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制定与修订等方面有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程序。

(四)导师指导

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本学位点严格落实《鲁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和《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导师责任制、学术研究导师负责制有机结合,导师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要因材施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五)学术训练

研究生通过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从事研究生助教等以强化独立科研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学院利用重点学科经费、重点建设项目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以各专业导师组为单位举办学术沙龙,组织研究生参加论坛并做学术报告等,通过多种途径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22年度,本学位点研究生首位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6篇。

(六)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学校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学校层面的主论坛邀请国内外学术专家做专题讲座,学位点层面的分论坛以邀请专家做报告、学术沙龙和科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举行。2022年本学位点邀请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校作报告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研究生23人次,作会议报告或墙报6人次。参加鲁东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29人次,获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12人次。

(七)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严格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制度,对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查重、盲审、预答辩、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管理;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培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书记和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监督检查各项规范的落实情况,建立各环节责任清单,加强执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毕业论文水平逐年提高。2022届所有研究生的论文均通过双盲评审和学术不端检测。所有毕业生都发表了核心以上期刊论文。

(八)质量保证

本学位点按照“严把源头、优化流程、筑牢底线”的原则,严格落实《鲁东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鲁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工作 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全链条质量管理。定期开展过程性考核,严格落实分流淘汰,从严研究生学业管理。对研究生招生、入学、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查重、盲审、预答辩、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管理;学位论文全部采用双盲匿名评审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培养,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

(九)学风建设

我校历来重视学风教育规范化建设。2006年出台了《鲁东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鲁大校发[2006]42号),2013年又出台了《鲁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严格程序,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此外,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手册》、《鲁东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制度,有严谨的学术规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硕士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2022年,没有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才的理念,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实施情况良好。学校研究生院有专门科室主管学位点工作,学院设立了相应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另配有研究生班主任、学科负责人。

严格执行《研究生手册》中规范的安全教育与保障、心理健康、伤害事故处理、学生申诉处理、奖助政策、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各项权益保障制度。团委专门组织了研究生管理专班,成立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设制权益保障部,回应研究生的各种诉求,切实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每学期开展在校生的满意度调查,以调查结果促进整改。近期调查的在校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为优。

(十一)就业发展

本年度迎来了本学位点的第一届毕业生。14人毕业,就业率为100%。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分布如下:党政机关1人,事业单位1人,民营企业5人,三资企业3人,灵活就业2人,升学深造2人。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就业单位后工作积极努力,踏实肯干,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人单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学位点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服务社会。本年度,为政府提供产业调研报告、提案等4份;3名教师在乡镇和企业挂职科技副县(镇)长、科技顾问、科研副总等职务;12名教师入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中,多名教师主动参与到烟台市对口帮 扶重庆市巫山县的工作中,促成了“烟台市巫山县博士工作站”、“巫山烟台乡村振 兴学院”成立,其中2名导师获批国家“三区科技人才”称号。

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教师队伍在省内外开展了大量技术服务,与多家企业或新型农业经济体签订了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协议,扶持和培育了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园艺植物种苗繁育企业;研发的番茄、黑枸杞、蓝莓、羊肚菌、蛹虫草、猪肚菇、大球盖菇、灰树花等新品种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广后新增产值12亿元以上,助力了乡村振兴。

五、本学位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本学位点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围绕制约地方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瓶颈问题,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发展了果树学、蔬菜学和园艺植物分子育种三个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园艺植物抗逆育种和食药用菌研究为特色的优势领域。

本学位点积极承担“服务社会”责任,多方面、多角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烟台苹果园土壤酸化问题是制约产业下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程显好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适宜于果林下和盐碱地栽培的羊肚菌和大球盖菇的品种和技术研发,成功后分别在栖霞、莱州、招远、利津、博兴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对苹果园土壤和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显著,让果园多一份经济作物产出,收益翻倍,每亩盐碱地纯收入可达 1万元以上。各团队长期技术服务于省内烟台、东营、滨州、临沂、聊城、威海、德州等市相关企业和农户,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开展合作,研发出黑枸杞、蓝莓、杨树、玉羊肚菌、牛樟芝、猪肚菇等新品种,培育了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园艺植物种苗繁育企业;建设了10多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以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大多来自三本院校。

2. 在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本学位点尚未有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国家级的教学名师和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立项。在获奖方面,需要突破省级一等奖、国家级奖项等高层次奖项。

3. 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交流需要加强。

(二)改进措施

1. 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加大网络招生宣传力度,多途径发布考研信息;扩大现场招生宣传院校的覆盖面;了解本学院学生的报考意向,积极动员本学院学生报考。

2. 通过外引内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优秀博士的引进,加强学科带头人培育。

3. 加强成果产出,推动平台建设。围绕学位点发展需要,建好现有科研平台,争取多产出高层次的成果,在高层次平台建设、高层次项目立项和获奖等方面有所突破。

4. 立足国际化发展思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争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间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和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性学术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列表】

电话:0535-6664669(办公室) 0535-6664663(团总支) 电邮:nxy@ldu.edu.cn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东大学园艺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96634号